警惕!大型房企关门 引发连锁反应
事件>
上周,重庆市统计局公布,截至6月底,重庆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数为3305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26家,一、二级资质企业从676家增加到723家。
半年时间,重庆楼市消失掉326家房企的新闻,着实让很多人吃了一惊,尽管此前大家都有心理预期,但半年近10%的缩减速度,还是比预想中来得还要快。
从市场规律来看,优胜劣汰是生存法则,房企关门潮的到来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值得我们警醒的现象是,中小房企关门潮涌现的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房企在这轮市场洗牌中也相继倒下。
房企规模越大,其倒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因为其牵扯的不仅有购房者,还有上下游各个链条利益方,比如银行、施工方、供应商、服务方……牵扯面过大带来的恶性影响对楼市长期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从近期重庆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所发生的几起大型房企关门事件来看,所幸地方政府及时处危,才导致未发生大面积连锁效应。因此,当前格局下,尤其要警惕房企尤其是大中型房企关门带来的以下危害——
房企考虑到现金周转,往往把刚刚建好的一些房子拿到银行抵押以获得现金支撑。一旦这些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银行就只有拿房子来冲抵债务。如此发生这样的大规模现象,对金融体系的打击是很危险的。
更有甚者,一些大型开发商把已抵押给银行的房子,再次拿出来给普通购房者销售。购房者将其首付款或保证金交给开发商后,才发现迟迟签不到合同。如果遇到开发商资金流紧张,就很容易造成购房者的首付款打水漂。当然,遇上这类型情况,购房者自己也要多个心眼,在交钱之前,不妨到房管局去查询是否处于可售状态。
此外,还有部分开发商把未拿到预售许可的房子拿出来违规销售,部分购房者由于没有购房经验,容易被开发商忽悠。因此,购房者本身应提防开发商(尤其是大型开发商)销售行为是否合规,尽可能避免自己权益受到损害。同时,也希望监管方能尽其所职,避免监督职责缺位,开发商也才不敢为所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