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

来源:中新网2015-08-05

  随着政策暖风频吹,今年前7个月,全国楼市整体成交明显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上涨3个月。专家指出,虽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表现并不乐观,市场依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去库存仍是第一要务,未来房价走势将趋于稳定。

  回暖态势明显

  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如,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楼市。曾经冷寂的市场因此逐渐升温。

  上个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在连续16个月下降后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63,比上月提高0.2点。7月份,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米10685元,环比上涨0.54%。另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7月份,30个城市的住宅市场成交创下近6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本轮复苏中率先起跑,其中,北京市7月份新建纯商品住宅签约逾7000套,为近22个月的新高;二线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开发商“以价换量”实现了较高成交量。但三四线城市则表现并不活跃。

  中指院的研报认为,整体来看,7月市场走势平稳,百城价格指数延续温和上涨趋势,环比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比跌幅继续收窄。

  总体格局未变

  与一二线城市楼市日益热烙相比,三四线城市则仍显冷寂。据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表现最佳,成交量同比上涨逾四成,二线城市也上涨了近两成,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基本平稳,但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量价齐跌”的趋势。

  对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来说,由于房地产供求失衡局面依然存在。统计显示,截止到6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72万平方米,仍处高位。专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筑底过程,三季度仍将以去库存为主。

  同策咨询研究部预计,下半年,当前库存去化周期在15-20个月之间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将回落至15个月以下,去库存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但其他供地量偏大与库存量偏大、库存去化周期在20个月以上的城市仍然面临去库存压力,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难以上涨。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表示,“过去几年,部分三四线城市盲目供地开发,一些住房产品存在品质低且同质化严重问题,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后,这部分房子自然很少有人问津。有些城市在建规模依然很大,销售速度跟不上库存增加速度,库存压力不降反升,这样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当三四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真正企稳时,才能说明中国楼市真正走出了低谷,总体看供大于求的格局还未改变。

  上涨空间有限

  逐渐回暖的楼市是否会再度点燃高房价?有关分析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间的分化走势持续加剧,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后市房价在经过恢复性上涨后,将保持相对稳定,涨幅或将放缓,上涨空间有限。

  中指院报告预测,在稳楼市政策积极推进、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消费信心稳步提升。预计市场成交将延续回暖态势,供求状况不断改善,房价整体回升。但因各城市去库存化压力不同,各线城市房价走势将继续分化。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需求旺盛,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多数供应规模较大城市仍将积极促进去库存化,房价走势趋于稳定。

  “虽然现在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的房价在上涨,似乎市场在回暖,但整体来看离真正回暖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楼市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已经发展到今天总体偏松、部分地区过剩的情况。当供给速度远快于需求时,很难出现暴涨。

热门推荐

亚运会女排小组赛

贫困县里的音乐盛宴

街头诈骗现形记

体操房里的夏天

陈坤:行走的力量

吴奇隆变身"男月嫂"

返回顶部
重庆新闻原创视听问政生活

华龙网 www.cqnews.net 触屏版 | 电脑版

Copyright ©2000-2015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图库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亲子 直播 | 文艺 教育 科普 安监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宅购 地图 | 麻哥辣妹 3c家居
  •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

2015-08-05 09:06:45 来源: 0 条评论
【摘要】 “虽然现在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的房价在上涨,似乎市场在回暖,但整体来看离真正回暖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楼市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

  随着政策暖风频吹,今年前7个月,全国楼市整体成交明显上涨。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7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已连续上涨3个月。专家指出,虽然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但三四线城市表现并不乐观,市场依然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去库存仍是第一要务,未来房价走势将趋于稳定。

  回暖态势明显

  今年前7个月,房地产市场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如,央行连续降准降息,放松信贷门槛,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免征期等,地方政府也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支持楼市。曾经冷寂的市场因此逐渐升温。

  上个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在连续16个月下降后首次回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63,比上月提高0.2点。7月份,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米10685元,环比上涨0.54%。另据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统计,7月份,30个城市的住宅市场成交创下近6年同期的最高水平。

  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本轮复苏中率先起跑,其中,北京市7月份新建纯商品住宅签约逾7000套,为近22个月的新高;二线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开发商“以价换量”实现了较高成交量。但三四线城市则表现并不活跃。

  中指院的研报认为,整体来看,7月市场走势平稳,百城价格指数延续温和上涨趋势,环比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同比跌幅继续收窄。

  总体格局未变

  与一二线城市楼市日益热烙相比,三四线城市则仍显冷寂。据统计,上半年,一线城市表现最佳,成交量同比上涨逾四成,二线城市也上涨了近两成,三四线城市成交量基本平稳,但部分城市甚至出现“量价齐跌”的趋势。

  对于大部分二三线城市来说,由于房地产供求失衡局面依然存在。统计显示,截止到6月底,商品房待售面积65738万平方米,环比增加72万平方米,仍处高位。专家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筑底过程,三季度仍将以去库存为主。

  同策咨询研究部预计,下半年,当前库存去化周期在15-20个月之间的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将回落至15个月以下,去库存的压力将进一步减轻。但其他供地量偏大与库存量偏大、库存去化周期在20个月以上的城市仍然面临去库存压力,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难以上涨。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表示,“过去几年,部分三四线城市盲目供地开发,一些住房产品存在品质低且同质化严重问题,住房消费回归理性后,这部分房子自然很少有人问津。有些城市在建规模依然很大,销售速度跟不上库存增加速度,库存压力不降反升,这样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结构性调整。”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当三四线城市,包括二线城市真正企稳时,才能说明中国楼市真正走出了低谷,总体看供大于求的格局还未改变。

  上涨空间有限

  逐渐回暖的楼市是否会再度点燃高房价?有关分析认为,目前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间的分化走势持续加剧,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尚需时日,后市房价在经过恢复性上涨后,将保持相对稳定,涨幅或将放缓,上涨空间有限。

  中指院报告预测,在稳楼市政策积极推进、市场持续回暖的情况下,中国楼市消费信心稳步提升。预计市场成交将延续回暖态势,供求状况不断改善,房价整体回升。但因各城市去库存化压力不同,各线城市房价走势将继续分化。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需求旺盛,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多数供应规模较大城市仍将积极促进去库存化,房价走势趋于稳定。

  “虽然现在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的房价在上涨,似乎市场在回暖,但整体来看离真正回暖还差得很远,因为中国楼市已经从供不应求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房价暴涨已经不存在基础和可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已经发展到今天总体偏松、部分地区过剩的情况。当供给速度远快于需求时,很难出现暴涨。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张杰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看重庆新闻客户端
华龙网官方微信
华龙网新闻微信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新重庆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