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迎来"零门槛落户"会影响楼市限购吗?

多地迎来"零门槛落户"会影响楼市限购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9-05-02

这些大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会影响楼市限购吗?

历次户籍制度改革,总会引发热议。这次也不例外。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根据《重点任务》,此次公布的户籍政策具体涉及三类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前两类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或针对部分群体实施“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共涉及近70个城市。这是否意味着今后非本地户籍人口通过零门槛落户的方式,便有可能直接在这些城市买房,令限购徒有虚名?“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落地以后,如何避免一些热点城市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涨价潮?

59城迎来“零门槛落户”

此次《重点任务》推动的户籍改革政策亮点纷呈,亮点之一是提出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进入“0门槛落户时代”。

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是有具体名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1月24日最新公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共计59个,在这些“零门槛落户”城市中,既有包括如石家庄、合肥、福州、南昌、贵阳、兰州、西宁、太原、长沙、海口、乌鲁木齐等一大批省会城市,也不乏今年以来楼市显著回暖的合肥、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

记者注意到,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石家庄出手最快。在《重点任务》未出台前的3月份,石家庄已经出台文件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你只要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就能“零门槛落户”。可以预判的是,随着《重点任务》的下发,会有更多的省会城市跟进。

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此次59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能否对非户籍人口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如果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城市吸纳农村进城人口的能力、容量和意愿来看,具有吸引力的还不是这些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毕竟这些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条件好,工作机会多,吸纳能力也会更强,我建议这类城市才更应该全面放开;只是在过去,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普遍设置的落户门槛比较高,现在出台政策是明确要求这些城市将落户标准降下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也有不同看法。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才是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这一批城市数量多,不像小城市那样分散,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而且还没有北京、上海等特大超大城市过于严重的城市病。“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城市的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而不是刻意地为增加人口而增加人口,毕竟增加人口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我们更多地应该从提高城市的质量出发,把这部分城市建设好。”

10城放开放宽落户条件,抢人大战致户籍作用减弱

《重点任务》的另一个亮点是,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应当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关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青岛、郑州、昆明、西安,共计10个,其中不乏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以及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沈阳、杭州和青岛等。

根据文件规定,上述这10个城市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从字面上分析,这个表述显然比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尺度略小,但是关键的提法就在Ⅰ型大城市将“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重点群体”都包括哪些人?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重点群体指的是,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来出现的“抢人大战”,最积极就是这些Ⅰ型大城市。孙久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城市之所以积极“抢人”,跟这些城市处于更高档次的发展目标有一定关系,“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一些更高层次的人才,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青少年劳动人口,这对城市自身的发展有一定好处。”

此次《重点任务》透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是大批大城市户籍放开,大批城市“零门槛落户”,以及一些优质资源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物以稀为贵”,当这些城市敞开大门,难免让户籍的价值尤其是为吸引人才开出的砝码大打折扣。

“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户籍已经不再是一个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因为除了北上广深,很多大城市都放宽了落户门槛,因此,在抢人大战中,户籍筹码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孙久文说。

放开户籍令影响限购吗?

记者梳理59个Ⅱ型大城市发现,至少有13个城市颁布过限购政策。在10个I型大城市中,无一例外均颁布过限购政策。这些限购政策普遍规定,外地人要在这些地方买房需要缴纳1—5年的社保或个税。

数据显示,存在限购门槛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全面降温。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数据看,2019年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0.6%。

如今,全面取消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政策下发,似乎为我国的房地产下了一场及时雨。想想看,从今以后,外地人在这69个城市很容易就能购买到房屋,这会让限购徒有虚名吗?进而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涨价潮?

“当政策和人口一起来袭,涌向城市,不排除会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暗涌,房价也将因为这些新的推动力迎来考验。但是,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城镇化如何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不能动摇,这是作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孙久文说。

为避免投资投机者借机钻空子,人民日报日前刊发文章称,无论是积分落户的超大特大城市,还是69个放开落户限制的大城市,分解落实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时,都要把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作为前提条件,坚决避免投资投机者借机钻空子,同时不断精细化限购、限售、限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人口流动总体上将向大都市和大都市周边聚集,或许会对区域房价带来一定影响。他建议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在放开户籍同时,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二是做好房地产市场管控,防止借机炒作。(记者 王红茹)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多地迎来"零门槛落户"会影响楼市限购吗?

2019-05-02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这些大城市将取消落户限制|“零门槛落户”会影响楼市限购吗?

历次户籍制度改革,总会引发热议。这次也不例外。

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以下简称“《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根据《重点任务》,此次公布的户籍政策具体涉及三类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前两类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或针对部分群体实施“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共涉及近70个城市。这是否意味着今后非本地户籍人口通过零门槛落户的方式,便有可能直接在这些城市买房,令限购徒有虚名?“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落地以后,如何避免一些热点城市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涨价潮?

59城迎来“零门槛落户”

此次《重点任务》推动的户籍改革政策亮点纷呈,亮点之一是提出了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这些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进入“0门槛落户时代”。

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是有具体名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1月24日最新公布的《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共计59个,在这些“零门槛落户”城市中,既有包括如石家庄、合肥、福州、南昌、贵阳、兰州、西宁、太原、长沙、海口、乌鲁木齐等一大批省会城市,也不乏今年以来楼市显著回暖的合肥、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

记者注意到,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石家庄出手最快。在《重点任务》未出台前的3月份,石家庄已经出台文件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你只要拿着户口本和身份证就能“零门槛落户”。可以预判的是,随着《重点任务》的下发,会有更多的省会城市跟进。

此前,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下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已陆续取消落户限制,此次59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能否对非户籍人口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

“如果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城市吸纳农村进城人口的能力、容量和意愿来看,具有吸引力的还不是这些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5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毕竟这些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保障条件好,工作机会多,吸纳能力也会更强,我建议这类城市才更应该全面放开;只是在过去,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普遍设置的落户门槛比较高,现在出台政策是明确要求这些城市将落户标准降下来。”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也有不同看法。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100万—300万人口的城市,才是我国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城市,这一批城市数量多,不像小城市那样分散,有一定的聚集效应;而且还没有北京、上海等特大超大城市过于严重的城市病。“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城市的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而不是刻意地为增加人口而增加人口,毕竟增加人口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我们更多地应该从提高城市的质量出发,把这部分城市建设好。”

10城放开放宽落户条件,抢人大战致户籍作用减弱

《重点任务》的另一个亮点是,要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应当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2017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关于“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Ⅰ型大城市”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杭州、济南、青岛、郑州、昆明、西安,共计10个,其中不乏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以及目前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沈阳、杭州和青岛等。

根据文件规定,上述这10个城市将“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从字面上分析,这个表述显然比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的尺度略小,但是关键的提法就在Ⅰ型大城市将“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重点群体”都包括哪些人?国家发改委规划司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重点群体指的是,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来出现的“抢人大战”,最积极就是这些Ⅰ型大城市。孙久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些城市之所以积极“抢人”,跟这些城市处于更高档次的发展目标有一定关系,“这些城市希望吸引到一些更高层次的人才,同时也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青少年劳动人口,这对城市自身的发展有一定好处。”

此次《重点任务》透出了一个重要信息是大批大城市户籍放开,大批城市“零门槛落户”,以及一些优质资源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物以稀为贵”,当这些城市敞开大门,难免让户籍的价值尤其是为吸引人才开出的砝码大打折扣。

“在未来的人口争夺战中,户籍已经不再是一个吸引人才的重要法宝。因为除了北上广深,很多大城市都放宽了落户门槛,因此,在抢人大战中,户籍筹码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孙久文说。

放开户籍令影响限购吗?

记者梳理59个Ⅱ型大城市发现,至少有13个城市颁布过限购政策。在10个I型大城市中,无一例外均颁布过限购政策。这些限购政策普遍规定,外地人要在这些地方买房需要缴纳1—5年的社保或个税。

数据显示,存在限购门槛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全面降温。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数据看,2019年1-2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6%,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0.6%。

如今,全面取消或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政策下发,似乎为我国的房地产下了一场及时雨。想想看,从今以后,外地人在这69个城市很容易就能购买到房屋,这会让限购徒有虚名吗?进而会不会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涨价潮?

“当政策和人口一起来袭,涌向城市,不排除会出现新一轮的楼市暗涌,房价也将因为这些新的推动力迎来考验。但是,不管户籍制度怎么改、城镇化如何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不能动摇,这是作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孙久文说。

为避免投资投机者借机钻空子,人民日报日前刊发文章称,无论是积分落户的超大特大城市,还是69个放开落户限制的大城市,分解落实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时,都要把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作为前提条件,坚决避免投资投机者借机钻空子,同时不断精细化限购、限售、限价政策,满足刚性和改善型需求。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地,人口流动总体上将向大都市和大都市周边聚集,或许会对区域房价带来一定影响。他建议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在放开户籍同时,增加住房建设用地供应;二是做好房地产市场管控,防止借机炒作。(记者 王红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