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税要涨"系误读 勿被中介机构忽悠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8月11日表决通过了《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规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基于当前人们购房时的实际契税税率为1%至2%,这是否意味着明年9月1日之后购房需要增加成本?

"契税要涨"系误读 勿被中介机构忽悠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020-08-15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8月11日表决通过了《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规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基于当前人们购房时的实际契税税率为1%至2%,这是否意味着明年9月1日之后购房需要增加成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方了解到,“契税要涨”是对《契税法》的误读,契税税率与过去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刚需家庭仍是政策保护的对象,提高契税税率的概率不大。购房者应该保持独立的置业计划,不要被中介机构所忽悠了。

契税税率未变 优惠政策未取消

契税是指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征收的一次性税收。买房时都要缴纳契税,契税税率高低直接影响购房成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契税税率的执行依据的是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其中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5%“,也就是说,此次《契税法》中契税税率并没有变化调整。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刘楠楠指出,“上升为法律后,契税更能体现契约精神,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也延续了对炒房的遏制态度。”

对于目前买房契税普遍按1%-2%来收的优惠政策,来自于2016年2月财税部门公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6〕23号)。根据《通知》,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房地产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不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在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时,暂不实施优惠政策。以北京为例,首套购房90平米以下收1%的契税,首套购房90平米以上收1.5%的契税,购买二套购房收3%的契税。

目前买房涉及的税费项目包括契税、增值税和个税。此次《契税法》通过后,只有增值税尚停留在《暂行条例》的层面,不过《增值税法》的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公布。

“契税要涨”是误读 刚需仍为保护对象

“契税公布后,朋友圈开始解读表示契税要涨,要趁早买房,是对新契税法的误读。”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国当前的契税执行了优惠政策,新契税法也并未提及要取消契税的优惠,刚需家庭仍是政策保护的对象,提高契税税率的概率不大。因此购房者不必对此感到恐慌,新契税法只是对旧契税政策进行升级,并不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量价水平。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记者咨询了国家税务总局12366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和《财税〔2016〕23号》,是共同存在的,两份文件并不冲突。目前来看,如果具体地方不做出调整,新契税法的出台,并不会影响目前的税率。

“从政策文件看,这是税收法定的政策规范,政策内容与1997年出台的契税条例无任何变化。不代表契税征收上涨或者下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目前市场市场杯弓蛇影,对于政策过度反应,谣言四起,不利于市场稳定。”

“此次税法相比过去的条例,从层级上做了调整,这是最大的变化,和立法工作有关,而和调控没关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后续契税本身不会调整,今年都是减税减负的年份,不存在加税一说。甚至很多城市还有减免契税或补贴契税一说。“近期中介肯定会炒作这个政策,所以购房者不要过于担心这个政策内容,即本身不影响购房置业,购房者应该保持独立的置业计划,不要被中介机构所忽悠了。”

“即便是一些热点城市,近期其实也没出台过严厉的政策,只要房价稳定,其他政策其实不会加码,所以关键是稳定房价和交易秩序,并不存在政策要随时加码的可能,毕竟今年疫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他说。

据《河南商报》报道,财税专家王国娜表示,此次《契税法》明确施行时间是2021年9月1日,距离现在还有一年多,按照惯例,在正式实施前国务院还会发布具体的实施条例,对税法的实施进行详细规定。即使到了正式实施的时候,她个人认为,大概率会延续现有的契税税率相关优惠政策,纳税人不必紧张。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契税要涨"系误读 勿被中介机构忽悠

2020-08-15 05:25:00 来源: 0 条评论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8月11日表决通过了《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条“契税税率为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规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基于当前人们购房时的实际契税税率为1%至2%,这是否意味着明年9月1日之后购房需要增加成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方了解到,“契税要涨”是对《契税法》的误读,契税税率与过去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刚需家庭仍是政策保护的对象,提高契税税率的概率不大。购房者应该保持独立的置业计划,不要被中介机构所忽悠了。

契税税率未变 优惠政策未取消

契税是指土地、房屋等不动产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征收的一次性税收。买房时都要缴纳契税,契税税率高低直接影响购房成本。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目前契税税率的执行依据的是1997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其中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5%“,也就是说,此次《契税法》中契税税率并没有变化调整。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刘楠楠指出,“上升为法律后,契税更能体现契约精神,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和执行力,也延续了对炒房的遏制态度。”

对于目前买房契税普遍按1%-2%来收的优惠政策,来自于2016年2月财税部门公布的《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 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16〕23号)。根据《通知》,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家庭第二套改善性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2%的税率征收契税。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税务、房地产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不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在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时,暂不实施优惠政策。以北京为例,首套购房90平米以下收1%的契税,首套购房90平米以上收1.5%的契税,购买二套购房收3%的契税。

目前买房涉及的税费项目包括契税、增值税和个税。此次《契税法》通过后,只有增值税尚停留在《暂行条例》的层面,不过《增值税法》的征求意见稿也已经公布。

“契税要涨”是误读 刚需仍为保护对象

“契税公布后,朋友圈开始解读表示契税要涨,要趁早买房,是对新契税法的误读。”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国当前的契税执行了优惠政策,新契税法也并未提及要取消契税的优惠,刚需家庭仍是政策保护的对象,提高契税税率的概率不大。因此购房者不必对此感到恐慌,新契税法只是对旧契税政策进行升级,并不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量价水平。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记者咨询了国家税务总局12366热线,工作人员明确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和《财税〔2016〕23号》,是共同存在的,两份文件并不冲突。目前来看,如果具体地方不做出调整,新契税法的出台,并不会影响目前的税率。

“从政策文件看,这是税收法定的政策规范,政策内容与1997年出台的契税条例无任何变化。不代表契税征收上涨或者下调。”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目前市场市场杯弓蛇影,对于政策过度反应,谣言四起,不利于市场稳定。”

“此次税法相比过去的条例,从层级上做了调整,这是最大的变化,和立法工作有关,而和调控没关系。”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后续契税本身不会调整,今年都是减税减负的年份,不存在加税一说。甚至很多城市还有减免契税或补贴契税一说。“近期中介肯定会炒作这个政策,所以购房者不要过于担心这个政策内容,即本身不影响购房置业,购房者应该保持独立的置业计划,不要被中介机构所忽悠了。”

“即便是一些热点城市,近期其实也没出台过严厉的政策,只要房价稳定,其他政策其实不会加码,所以关键是稳定房价和交易秩序,并不存在政策要随时加码的可能,毕竟今年疫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他说。

据《河南商报》报道,财税专家王国娜表示,此次《契税法》明确施行时间是2021年9月1日,距离现在还有一年多,按照惯例,在正式实施前国务院还会发布具体的实施条例,对税法的实施进行详细规定。即使到了正式实施的时候,她个人认为,大概率会延续现有的契税税率相关优惠政策,纳税人不必紧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