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申“房住不炒” 中央释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此次会议释放出明年房地产政策三大信号。

重申“房住不炒” 中央释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1-12-13

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此次会议释放出明年房地产政策三大信号。

坚守“房住不炒”底线

继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性地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重新定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住不炒”是顶层设计,也是指导房地产和住房工作的长期指针,不会因行业一时出现下行压力或局部风险暴露而放弃。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长期房地产需求走弱和个别房企债务事件溢出效应等因素影响,中国楼市出现快速降温。一些人寄望调控放松,重回以房地产刺激经济的“老路”。在此背景下,重申“房住不炒”,彰显了战略定力。李宇嘉说,战略定力不变,短期的策略调整时,就会有底线、有坚守,不会乱了阵脚。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对记者表示,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加强预期引导”,这也意味着未来政策将侧重引导市场预期平稳,既包括房地产市场不会持续下行,不会引发系统风险的预期引导;也包括“房住不炒”长效机制不会改变,各方不能抱有“刺激房地产、炒作房地产”的心态。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数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样提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李宇嘉认为,高层会议多次提及这一点意味着目前房地产业循环不畅,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是风险防范。

许小乐表示,良性循环需要做到两件事:一是防控风险,防止局部企业风险向系统传递。二是房地产市场要运转起来。避免因市场交易阻滞使房企回款加速恶化,到期负债无法接续滚动而发生流动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一是未来要在坚定不移的抑制“炒”的同时,积极完善支持“居好”的政策。二是坚持政策稳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应因时因地做些机制性边际微调。三是从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视角,政策及其调整要确保房地产业各个环节处于健康运行、有效衔接、顺畅传导,杜绝因政策导致各环节出现问题、断裂和阻塞。

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比例有望加大

会议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是除商品房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住房供应方式,有助于拓宽住房供应渠道。

在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当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住建部此前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40个城市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3.6万套,1月至9月已开工72万套,占全年计划的76.9%,完成投资775亿元人民币。南京、无锡、宁波、佛山、长春、南宁等6个城市已完成年度计划。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重申“房住不炒” 中央释楼市调控三大信号

2021-12-13 05:31:25 来源: 0 条评论

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此次会议释放出明年房地产政策三大信号。

坚守“房住不炒”底线

继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战略性地以“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重新定位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之后,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住不炒”是顶层设计,也是指导房地产和住房工作的长期指针,不会因行业一时出现下行压力或局部风险暴露而放弃。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到长期房地产需求走弱和个别房企债务事件溢出效应等因素影响,中国楼市出现快速降温。一些人寄望调控放松,重回以房地产刺激经济的“老路”。在此背景下,重申“房住不炒”,彰显了战略定力。李宇嘉说,战略定力不变,短期的策略调整时,就会有底线、有坚守,不会乱了阵脚。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对记者表示,会议强调“房住不炒”“加强预期引导”,这也意味着未来政策将侧重引导市场预期平稳,既包括房地产市场不会持续下行,不会引发系统风险的预期引导;也包括“房住不炒”长效机制不会改变,各方不能抱有“刺激房地产、炒作房地产”的心态。

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

数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同样提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李宇嘉认为,高层会议多次提及这一点意味着目前房地产业循环不畅,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是风险防范。

许小乐表示,良性循环需要做到两件事:一是防控风险,防止局部企业风险向系统传递。二是房地产市场要运转起来。避免因市场交易阻滞使房企回款加速恶化,到期负债无法接续滚动而发生流动性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一是未来要在坚定不移的抑制“炒”的同时,积极完善支持“居好”的政策。二是坚持政策稳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应因时因地做些机制性边际微调。三是从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的视角,政策及其调整要确保房地产业各个环节处于健康运行、有效衔接、顺畅传导,杜绝因政策导致各环节出现问题、断裂和阻塞。

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比例有望加大

会议强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是除商品房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住房供应方式,有助于拓宽住房供应渠道。

在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当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国家层面的住房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住建部此前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价偏高或上涨压力较大的城市,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应力争达到30%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40个城市计划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93.6万套,1月至9月已开工72万套,占全年计划的76.9%,完成投资775亿元人民币。南京、无锡、宁波、佛山、长春、南宁等6个城市已完成年度计划。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